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篮球资讯 > 体育产业论文

体育产业论文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即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环节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三个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人才等越过国界的流动量越来越大,这就为各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创造了向境外寻求新市场和投资点的机会,也使得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更容易进入各自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的流入等因素,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明显的经济重心和市场分布转移的趋势,这些必然对各国经济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有着显著的多方面的影响,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体育产业也必将受到影响。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体育产业现状 在我国,体育作为一项产业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相继出台了6大类29项改革措施,大大加快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体育从过去单纯的福利性事业正逐步发展为公益性产业,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体育产业化才刚刚起步;从社会整体消费来看,体育消费所占比例还非常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2.1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 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十分明显。体育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东部,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西部,体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东部和西部的过剩和短缺状态,使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2.2缺乏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宏观支持和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有些是营利性的,大部分则是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缺乏作为朝阳产业本应享受的优惠扶持政策,由于缺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产业发展初期没有扶持保护政策,启动相当困难,这一发展态势使得投资回报率不高,影响了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体育企业不仅没有享受优惠政策,而且部分娱乐性企业还承担着过重的税费。 2.3机制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政府在体育领域中体现的行政意志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把体育作为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导致体育产品难以进入市场,体育领域生产活动及生产要素处于垄断状态,体育市场的主体难以确定,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高度集中。单项运动协会,群众性体育社团的作用被淡化,社会办体育的热情受抑制。分散经营,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缺乏整体观念和规模效益,市场秩序混乱。这样的体制和机制安排是着眼于以满足政府需求为主而不是满足大众多样化个性化体育需求的体制,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4法制滞后,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他已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也难以适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要求。再者,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践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尚未形成。 2.5体育经营人才的缺乏和经营理念的落后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的竞争。我国的体育经营人才严重匮乏。虽然我国的体育院校和部分高校的体育院系也设有体育管理专业,但这一专业主要是培养行政管理干部,而不是专门培养体育经营人才,使得体育经营的通才严重缺乏,体育经营理念落后,从而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 3.1加快国内的经济运行规则与国际接轨 这种接轨一方面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使经济运行的规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另一方面,这种规则还必须与国际惯例一致,从而从深层次上促进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制度改革趋势为体育产业制度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大量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体育企业,将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监管制度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从另一个角度看,即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进入是以外资为载体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必须提高吸收外资的能力。而制度创新无疑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基础保障。因此,经济全球化为体育产业带来:体制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监管制度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促进我们提高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加速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等有利因素。 3.2将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资源配置的趋向合理将带来经济的增长,从而对体育产业形成一定的支撑和拉动。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保障;而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的不断增长,则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了体育产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从而将吸引社会上的大量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意味着体育企业将从主要由国家投资、产权结构一元化朝着非国有化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体育产业将打破行业壁垒的局面。体育开始真正的社会化。3.3经济全球化将促进体育的人才市场进一步开放 国外经营、管理乃至竞技人才的涌入将弥补国内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部分运动项目人才的不足,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迅速发育、成熟。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国内优势运动项目的竞技人才也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合法地转会或输出到国际市场。 4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促进我国体育发展对策 4.1创新体制,加强革新,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我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不仅是我们参与竞争所必需,也是吸引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应尽快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应下决心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实行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同时,对于体育产业而言,还应该进行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体制创新、打破行业垄断、减少行业壁垒,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4.2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需求 引导和激发大众体育消费,确立一个新主题,倡导四个新观念:即以“体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倡导健身就是素质、健身就是品位、健身就是发展机会、健身就是生活质量的新观念。树立体育消费健康、快乐、时尚的新形象。在识别潜在体育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引导、造势等手段,将潜在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愿望引向某种特定的体育产品,形成对该种体育产品的需求。要改革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是高中和大学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大幅度增加休闲娱乐类运动项目技能教学的比重,把简易高尔夫球、软网、滑冰、野外生存训练等娱乐休闲类项目引入教学体系,增加现在和未来参与体育消费所必需的技能储备,不断地影响大家对体育的热衷度,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需求。 4.3不断培育体育品牌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体育用品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为世人所关注。在当今世界产值超过10亿美元的体育用品排行榜上,前10名中美国占5个,日本占2个,德国、英国、瑞典各占1个。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外的产品将大举进入国内市场,面对这种压力,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利用我们的无形资产,大力发展我们的国产品牌。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李宁、格威特、安踏、康威、双星、宝元”等品牌推向国际体育用品市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同时,要制定特殊政策,扶持我国的优势运动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武术、自由搏击、中国象棋要加大走向国际的力度;乒乓球、羽毛球、女足、女垒等优势项目要学习和借鉴NBA的运作经验,开拓海外竞赛表演市场,提高这些项目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 4.4大力培育体育经营人才,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关键在于人才。从全国情况来看,我们由于缺乏体育经营方面的人才,已经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加可悲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培育体育经营人才的机构。因此,构建体育经营人才的培育体系,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我们既需要体育经营通才,即懂得多种项目经营之道的人才,也需要体育经营的专才,即主要擅长某一项经营开发的人才,但可能更需要专才。 参考文献: [1]刘忠.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作者:高勇杜永庆赵晓凤工作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对体育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增强高校体育自主发展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校体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然而,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高校体育自主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的在校生规模迅速增长,高校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而高校体育经费,仍然停留在主要依靠上级行政部门的拨款的初级阶段,使得高校体育发展活力严重不足.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繁荣高校体育文化产业市场,不断拓展高校体育的经济来源,高校体育可以摆脱以前那种“依赖式”的发展模式,变依赖拨款为自负盈亏,调动一切有助于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优化高校体育资源,实现高校体育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基础的增强,可以促进和保证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体育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高校体育文化反过来,可以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提高高校体育的地位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由于受几千年来“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然不能和智育、德育相提并论[2],虽然国家领导人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三令五申,但同工不同酬、重智育、德育轻体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传统思想的影响因素固然存在,但根本仍然原因是高校体育自身的发展不足,使其对学生的影响力大打折扣.高校体育产业的繁荣,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有助于高校体育自身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使体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显著增强,逐步改变学生和整个社会对于高校体育的片面认识,最终提高高校体育的地位.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改善高校体育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高校教育活动必须依靠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够得以实施,高校体育同样如此.高校体育物质条件,包括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教学设备、体育雕塑等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08年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但我国高等教育仍处于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体育物质条件不足的问题仍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物质条件匮乏的矛盾仍然比较尖锐,成为高校和谐发展道路上的不稳定因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政府和高校自身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走高校物质条件产业化道路,依靠高校体育产业自身发展的力量.改善高校物质条件,政府投入和高校体育产业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后者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显著增强,最终形成以高校体育产业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全新格局.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课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文化知识的丰富、体育习惯的养成、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等方面都必须以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基础[3].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繁荣,同样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体育文化资料的印制、课外体育器材的更新、体育讲座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等都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经费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使高校开展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繁荣、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可能.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推动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是高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人才、振奋学生的精神、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塑造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成都体育学院学生共获得4金5银2铜的好成绩,尹靖同学获得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孙文良同学获得第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52公斤级散打冠军;素有“西北王”美誉的太原理工大学男子篮球队连续十一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并多次在CU-BA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都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体育热潮.经济基础是高校竞技体育的血液,以太原理工大学男篮为例,其2003年的经费开支已经超过百万,没有经济支持,没有高校体育产业的高度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的开展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职责是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主题之一,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高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因素[5].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8月5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共54992人,仅占全国高校教师总人数的4.33%,教师总数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一,其中正高职称2533人,仅占总人数的2%;副高职称15734人占0.5%,副高以下职称36723人.无论从数量和质量,高校体育教师均存在严重不足,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一定数量的经费投入,行政资金的投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才是必由之路.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具体途径 成立高校体育产业集团199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各高校先后成立了后勤服务集团,高校后勤迈上了社会化发展的道路.10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高校体育产业要想发展,也必须走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路子[6].高校体育产业集团要改变以往高校体育依行政部门拨款的局面,形成高校体育产业和高校体育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高校体育产业集团应游离于高校的其他部门,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完成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调研、开发和相关经营活动,同时必须为高校体育服务,始终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当然,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在法律制度、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完善,但其适应了高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是高校体育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是高校体育的所有经费,包括体育场馆的建设维护、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科研设施的改善等,将全部由体育产业自给自足,不再需要行政部门的拨款,同时,伴随着高校体育产业的高度发达,甚至有可能为高校其它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体育需求日益旺盛,目前啦啦操在各高校的火爆就是最好的证明.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满足大学生体育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体育专业人力资源丰富,高校体育教师都是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知识分子,其雄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所无法比拟的;其次,高校体育市场潜力巨大,200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021万人,如果按照每人消费100元计算,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将达到200亿左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三,健身人群相对稳定,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健身人群的流动性相对较小,有利于其稳定的发展.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组建和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所开设的健身项目,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健身需求,能够体现高校自身的特点,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式,真正体现“以学生文本”的思想.开展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大学生有强烈的体育赛事观赏需求,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五届CUBA男8强、女4强赛9场转播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8,最高达到1.3.另根据CUBA组织机构的统计,第六届联赛比赛场次为2700场,观众人数达190万,电视收视率甚至超过了最后一届中国足球甲A联赛.这说明,高校的体育竞赛表演事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高校体育竞技赛事的经营,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的商业比赛,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运动员和运动团队参赛,2009年8月8日国际米兰队和拉齐奥队之间的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创下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奇迹,如果我们高校也能组织这样的商业比赛,其经济收益是非常可观的;第二,承接国内外的专业体育比赛,不但可以增加高校自身的知名度,而且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第三,组建高校自身的高水平体育竞技比赛,使高校竞技形成“有自己的竞赛、有自己的明星、有自己的赛事文化”的全新局面,在这方面,CUBA联赛和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推动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开发根据2005年全国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中,分布在学校的有549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主要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课余时间的闲置率较高,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推动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开发,不仅能够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自身维护和建设的经费问题,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供需矛盾.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开发,应与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竞技表演事业相结合,使二者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发展高校体育配套产业高校体育产业,不仅仅大学生是体育健身和体育观赏的需要,还包括高校体育配套产业的发展,体育器材、体育用品、体育食品、体育书籍、体育音响制品等体育产品的高校市场需求同样巨大.发展高校体育配套产业,一是建立大型的体育用品专门超市,考虑到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应立足于中、低档消费品为主、高档消费品为辅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产品,有条件、多校区的高校还可以尝试建立体育用品连锁超市;二是与社会体育厂商联合,本着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以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在高校开设体育用品专门商店. 奥运经济概念的提出是随着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商业运作开始的。所谓奥运经济,就是为满足举办奥运会的相关需要或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对主办国或举办城市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巨大诱发效益的总称。从广义的角度讲,奥运经济就是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以城市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为基础,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与营运、奥运无形资产经营、奥运广告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推销、企业知名度推销、奥运设施与活动的冠名等)等,以奥运为支撑点引发的一切产业经济现象和效益的总称。奥运经济的核心是体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国民性的影响与制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巨大差异。 二、奥运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 北京申奥的成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以体育为核心的奥运经济更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并不会唾手可得的,并且机遇和挑战并存。体育产业回报丰厚,进入壁垒又极低。入世后筹办奥运,西方国家将加快速度对中国体育市场“抢滩登陆”,我国体育产业同时将面临更为直接的挑战,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抓住奥运经济契机,找出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商机和巨大风险,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良策,才能使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能最大化地变成现实。 三、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体育产品生产企业面临更为残酷的优胜汰劣。目前我国的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生产集中度低、资本运作差、生产规模小,其规模经济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大型的国际体育产品生产公司以其资产优势(包括经营资本、经营技术、品牌声誉)、内部化优势(全球经营网络)和管理优势使其在从事国际业务方面有极强的竞争力。入世后承办奥运,国外更多的跨国公司看中奥运商机,会更迅速、更大规模地进军中国体育市场,在非价格竞争方面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为了努力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无疑会选择降低价格的手段,这无疑会削弱企业的利润,迫使国内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企业和产品自动进行清理,一些管理差、规模小的企业及质次价高的产品会更快地被市场淘汰,从而造成大量现有职工的失业。 2.体育服务市场的挑战。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的发育水平较为低下,而发达国家的体育服务业无论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在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市场管理方面均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体系。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外方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将自由进入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抢占该领域的就业位置;随着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放,国外许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将大量来中国“打工”,也使得我国大量需要锻炼的、有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体育经纪业和体育金融保险业等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相比,国外成熟的中介服务力量将趁机长驱直入,成为该领域市场的主导力量。 四、面对奥运经济,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保持体育产业各部分之间平衡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发展核心产业,才能带动中介产业和产业的真正繁荣。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根据世贸组织条款规定,有5年~10年的保护期,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已具备了条件。在保护期内,国家应在提供信贷、税收、土地使用、技术力量配备、市场保证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有意识地引导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同国际体育产品公司相比,在资金、规模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尽量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奥运会所特有的高认知度和广告接受度,使其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应紧紧抓住奥运东道主的优势,通过赞助中国奥委会、赞助名牌运动员、举行一系列的产品展示、购买场广告等各种渠道,将优秀的产品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全世界有机会了解并接受我们的名牌。 3.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极为混乱。国家要加大力度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匮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有明确的规定。 4.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决定了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现阶段,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一方面,通过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改变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另一方面,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定位,彻底根除我国体育产品“高档次、高层次”需求的错误定位,走出消费误区,从而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建英陈冀杭等:论北京奥运经济和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浙江体育科学,2002.4 [2]张辉:申奥成功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2 [关键词]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体制人才文化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持续、高速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恩格尔系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民众对与物质的需求相对下降,而对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有资料表明,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人口的体育消费易染率将达到1.5,即:每当收入增加1%,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就增加1.5%。对体育服务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一、“后奥运时代”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 2008年以后中国体育的发展正式进入了“后奥运时代”。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体育消费持续活跃,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体育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基础设施与大众健身意识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相关的产业链正在得到全面的启动。 二、“后奥运时代”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分析现实,虽然奥运的得到了成功的举办,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产业结构还不完善,管理体制还不顺畅,体育产业的领军人物也比较匮乏。体育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尚没有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力和优势。与国内的同类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等。 面对这无比广阔的前景,以及相对落后的现实局面,我们可以采用下列策略进行应对: 1.对体制的改革 2008年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原来举国体制,或者中国原来体育体制和体育的发展模式真正碰到“天花板”了。中国举国体制有非常强烈中国的特点,由于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这么巨大的胜利,举国体制的呼声,或者变更等今后取消,或者影响、干扰体育市场发展的因素。 对于真正的产业,资源可以在市场当中流动的,而我们中国的体育产业可不可以流动,至少绝大部分赛事、运动员、运动队,甚至场馆的资源都控制在政府手里。而在现达国家体育的大国,体育的强国,体育现在是集政治的影响力,经济的生产力,社会的亲和力,文化的传播力,四位一体综合的社会价值实现平台。当前既然要发展产业,那就必须给体育流动的资源,首先是调整体育的发展模式。主导应该行政退出竞争,尤其是退出利益的竞争,然后把体育产业向全社会的资本开放。尤其向优质的世界上非常成功经济实体的开放。只有转型了体育才能走入社会,才能走入经济,才能走入老百姓的生活。2.加强人才的培养 发展体育产业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优秀运动员培养、优秀体育经纪人的培养。 (1)优秀运动员的培养 一个体育产业由很多不同的环节组成,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运动员,人是这个产业最基本的元素,现在体育经济越来越成为一种眼球经济,或者偶像经济。运动员就是体育产业里第一线的生产人员,他们比赛、训练、生活是后面产业链一切的源头。因此,明星是决定一个国家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 就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多培养像姚明、刘翔这样有突出成绩以及鲜明个性、既有竞技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个体。 (2)经纪人的培养 经纪人这个角色其实非常关键。经纪人要很专业,国家也要为经纪人的运作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3.加强相关立法的建设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同步加强相关立法的建设,通过法律来维持、保障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 首先,国家要加强对体育竞技的立法、知法、司法和管理。要严惩体育竞技过程中腐败行为。要严格管理福利体育博彩这个行业,我们要做大它,促进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就要通过立法、知法、司法,管理、监督好这个行业,并且要大步往前走。 还有一点:我国运动员商业开发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还是不齐全的。我们必须完善运动员商业开发活动相关的一些制度,并把产权明晰,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4.加大投入并注重体育文化的建设 奥运会的契机和热情、全民健身的兴起,带动中国体育产业有更大的发展。要抓住时机,加大投入,拉动内需,同时培养全民族,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能减缓,体育设施投入要加大。了国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在硬件发面,也要提升国人参与体育的便捷程度。 此外,对体育文化的建设还需要加强。文化既是一种被动的积累和祭奠,也可以主观的主导。因此,我们要做大体育的民间组织和协会,使其参与体育文化的建设和普及。 三、总结与展望 进入“后奥运时代”的我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体育事业全局的高度去认识体育产业,要坚定体制的改革,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相关立法建设,并加大投入,注重体育文化建设,趁势而上,实现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题】体育产业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中国/发达国家/比较研究 1竞赛表演市场 我国广大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竞赛市场的基础。目前,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的观众及球迷群体。在我国,足球是较早步入市场的项目。据统计,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万余人,门票总收入1亿多元。甲B联赛平均每场观众1.4万,整个甲级联赛有580多万现场观众。1998赛季,男篮甲A联赛共进行172场角逐,一个赛季现场观众人数达62万,绝大部分赛区上座率75%以上,门票收入达1410万元。排球98赛季经营收入1200万元,现场观众人数50多万。现在我国的商业比赛、表演赛日趋活跃,如近年推出的CCTV乒乓球擂台赛、摩托罗拉羽毛球天王挑战赛,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美国,职业体育是本世纪初出现的,当时情况甚至不如中国现在,亦没有多少利润。80年代,NBA由于实行薪金封顶,各队实力趋于平衡,NBA日趋精彩,再加上一套日趋完美的经济运行机制,NBA可以说是成了竞赛表演市场成功的典范。美国TNT有线电视网从1985年起转播每一赛季70场职业篮球赛,NBA可获1亿美元的转播权。现已退役的公牛队前队员乔丹1996年年工资合同就达3000万美元,年创产值63亿美元。1997年6月1日举行的“世纪飞人”150m大战,贝利获胜赢得150万美元,负者约翰逊也得50万美元出场费。1997年6月29日举行的世界重量级拳王争霸赛,胜方霍利菲尔德获得3500万美金。以上奖金主要是门票、电视转播、企业赞助提供。意大利一个星期日举行的“足球日”中,全国足球迷的总开支就达2000亿里拉。1993年该国体育观赏消费支出达7300亿里拉。由上可知,我国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竞赛表演市场获利差距较大。 2健身娱乐市场 近年来,随着“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我国健身娱乐业也取得了进步和发展。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1992年~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平均增长率达5.1%,城镇居民在体育娱乐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从84元增加到112元,年平均增长20.2%。在对江苏省参加体育锻炼的20074人的调查中发现人均体育总消费每月50元以上为调查人数的4.0%。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较好的上海市,43.7%的市民每月体育消费支出达100元以上。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参加体育活动3.5项,到体育场馆90%的消费者一次花费在50~100元。同时,随着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体育训练培训市场的发展也蓬发生机,辅导站、俱乐部正吸纳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体育健身娱乐。而年人均支配收入6000美元以上的发达国家,体育健身娱乐消费400美元左右。美国1988年消遣性与参与性体育产值达228亿美元。西班牙私人俱乐部会员月会费有30~160美元不等,一般工薪阶层均能接受;美国健身中心年票300~1000美元,参加活动的人十分踊跃。1996年日本经济学家也正治雄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休闲市场发育水平及市场结构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基本成正相关。我国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体育市场也大有前景。 3体育用品市场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我国体育用品业工业总产值以每年493亿元的速度增长,体育用品出口额以20%的高比率递增。据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调查,选择境外加工地的美国制造商中,有33%看好中国大陆,在所有的进口体育用品中,我国体育用品占了二成半,仅1996年外商在华投资就达400亿美元。我国共有3372家体育用品企业(属于中国文教卫体育用品协会会员的企业数),以李宁、格威特、康威、双星等为代表的一批体育用品明星企业迅速成长。1997年全国居民体育用品支出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6位。而90年代初,美国体育用品消费占美国体育生产总值的61.3%。世界上体育用品人口平均消费最高的4个国家为日本(888美元),德国(790美元),美国(695美元),英国(443美元)。悉尼奥运会组委会与57家企业签署了2000年奥运会授权产品协定,该年生产商和零售商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利税超过5000~6000万美元。一些我国消费者熟悉的体育用品生产商如: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彪马,在实现全球化的过程中采用了与体育联姻的方式。我国体育用品市场总产值已超过部分发达国家,但体育用品多集中在日常耐用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上,且体育用品市场存在品牌意识差,市场调查、营销管理重视不够,市场发育较低,行业竞争不规范的现象。 4体育彩票市场 体育博彩业在当今世界各国的产业中都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今彩票已成为世界第六大产业。通过体育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一方面可以缓解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不足,另外可将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转变为生产性资金。体育彩票市场具有与股票市场类似的功能,刺激体育彩票消费需求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1984年在我国北京举办国际马拉松赛时,才首次发行体育彩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彩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全国许多省市先后发行了体育彩票。1994年4月5日,原国家体委正式成立了体育彩票中心。自1987年至2000年2月,全国体育彩票发行量已达250亿人民币,近两年推出的电脑体育彩票的购买较为火热。2001年10月22日,国内部分省市推出足球彩票。我国体育彩票按国家规定奖金返还比例为50%,其它50%将固定做公益金和发行费,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规定:国家体育总局在安排公益金时,用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资金为年度公益金收入总额的60%,用于弥补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经费不足的资金为40%。在发达国家,已把发行体育彩票作为扶持体育事业的有力支柱。据《世界彩票指南》统计,1990年,世界彩票销售额为650亿美元,发行数额最多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美国体育博彩业的年收入已近40亿美元。法国“发展竞技体育基金”的年收入9亿法郎,其中彩票收入为8.4亿法郎,法国近1/4的体育经费是通过发行彩票获得的。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的体育经费76%是依靠发行彩票。1990年意大利奥委会彩票纯收入为9770亿里拉,大于奥委会全年的开支9270亿里拉,足球彩票每年20亿美元。英国的“援助竞技体育基金”的主要经费来源也是依靠发行体育彩票,芬兰、比利时、荷兰和以色列等许多国家的经费中,体育彩票超过政府拨款。日本彩票业仅自行车博彩一项,1992年发行就达1.92万亿日元。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发行体育彩票渠道多、方式灵活,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而我国体育彩票发行渠道单一,彩票种类、玩法、经营方式过于单调,国家统得过死,法令、法规不够完善。但目前国家已意识到体育彩票在宣传体育及促进全民健身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发行的中国电脑体育彩票及已在部分省市发行的足球彩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5体育广告业及无形资产开发 我国体育比赛与职业俱乐部冠名权的开发方面,有些项目协会取得了很大成绩。1998年,全国排球联赛冠名“维达”,收入800万元;中国男篮甲A联赛的冠名权、推广权、75%的场地广告权整体转让给国际管理集团,每年收入300多万美元。男足甲A联赛的冠名权、推广权及大部分场地广告权在联赛之初卖给国际管理集团,年获资金5000万元。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称号及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开发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1996年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义和标志特许使用权转让及广告赞助总额达4000万元,有60家企业购买了指定产品称号。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体育代表团,通过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有28家企业竞标获准使用中国奥委会和中国奥运会体育代表团的标志,获得经费7000万元。1999年初,中国足协以每轮13万元(26轮)共计338万元的价格将转播权转让给中央电视台,但男篮甲A联赛场上,整体电视转播仍需付费给中央电视台。总的来说我国赛事转播权问题一直未理顺。发达国家在体育无形资产开发方面更是竞争激烈。国外很多公司(企业)如美国的摩托罗拉、可口可乐,日本的东芝电器、佳能,韩国的三星电子等,都曾不惜花巨资赞助体育比赛,是使用体育无形资产获得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公司。AC米兰俱乐部以1500万英镑的广告收入为德国欧宝汽车公司作品牌宣传;“耐克”借NBA球队、球员仅作形象广告,每年支出超过1亿美元,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回报也令“耐克”老板喜不自禁。据日本富士胶片公司统计,赞助洛杉矶奥运会后的半年中,产品销售额增加50%以上。每年为体育投入3000万马克的奔驰公司的信条就是:为体育投入的越多,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价格扶摇直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售价2.78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7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费用已达15亿美元。美国广播公司(ABC)以2.78亿美元和0.9亿美元购得1984年夏季奥运会及冬季奥运会的转播权,通过商业广告,到1983年底,该公司已赢到3亿美元。英格兰足总与英国的星空电视台签订了为期4年的电视转播合同,电视台为此付出了6.7亿英镑的转播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广告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体育明星作广告也日趋增加,有赶超影视明星的势头,体育在观众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6体育人口的增长 世界体育人口的增长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增长有极大促进作用。据1995年统计,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本为63%,德国为61%,美国为56%,挪威为52%。我国1996年调查为15.5%,若将7~15岁的在校学生及现役军人算在内,总计为31.4%左右。此数据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距。另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11月1日零时止,我国人口已达12.95亿。据预测,2038年人口达到峰值15.58亿,其后将呈现缓慢的负增长。这一方面说明新世纪我国的人口压力仍然很大,但另一方面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却是一个机遇。因为,新世纪的人口增长是与人均GDP和居民收入水平同步增长的,这意味着有支付能力的体育消费水平将持续增长,并将带来体育市场的持续繁荣。另2000年城镇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36%,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加,体育消费人群也会持续增长。1994~1998年,中国城市人口体育边际消费倾向是1.5,即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它的体育消费就增加1.5%。由于我国体育人口上升有很大的空间,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富裕阶段,富裕起来的15亿人,无疑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创造最大的体育市场。 【参考文献】 [1]田克敉.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其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2]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4). [3]于振峰.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3). [4]陈勇军,王爱丰.论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3). [5]李敦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体育文史,1999,(1). [6]孙飙,姜文凯.江苏成年人体育生活部分情况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1).

体育产业论文

体育产业论文

赛事    标签:  
推荐比赛
赛事推荐 更多>
火热录像 更多>
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
球队排行
足球 篮球
英超 德甲 法甲 西甲 意甲
排名球队胜/平/负积分
NBA CBA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
东部联盟 西部联盟

首页

足球

蓝球

录像

录像